首页 > 养生快讯 > 医界要闻 > 基药腐败初现 卫计委严控增补目录

基药腐败初现 卫计委严控增补目录

来源:养乐谷    阅读: 215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的基药制度已实施达5年,至今问题重重,地方因“缺药用”增补基药目录,带来大量寻租行为,尤以广东为甚,今年3月,广东多名医疗系统官员因此落马并牵涉多家药企。对此,卫计委9月5日公布的一份文件称,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适应基层用药需求,“不鼓励进行新的增补”。同时,要不断提高基药使用量,强化基药配备使用的主导地位。

基药腐败初现 卫计委严控增补目录

对此,卫计委这份《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的相关配套说明称,基药制度实施初期,为缓解基层用药不足,作为阶段性措施,允许各地以省级为单位增补非目录药品,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随着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将明确提出不鼓励新的增补。

卫计委还称,“经过大量调研,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大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经过多年发展,服务功能和能力大大增强,临床用药需求增加。”因此,将强调在坚持基药在基层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可按省级卫生部门规定,从医保(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中,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药品,满足患者用药需求,严格落实零差率销售。

这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还要求,做好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的药品配送服务,供货企业不得因个别药品用量小、价格低而拒绝配送。同时,建立供货企业不良记录管理制度,对于配送到位率低甚至不配送的,要限期纠正,拒不纠正的,计入不良记录,两年内不得参与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上述配套说明还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和其他药品,都要通过省级平台网上集中采购、集中支付并零差率销售,严禁网下采购。

并且,基药管理将纳入政绩考核,《意见》提出,各地要加快建立健全药品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要将药品集中采购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及其负责人的重要考核内容。

所谓基药政策,发轫于“安徽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基本药物制度限制基层医疗机构用药范围;而目录内的药品则通过集中招标采购实现低价并零加成销售;同时通过“收支两条线”来切断医疗机构收入与其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利益联系。这一做法也被批评为“重返计划经济”。

目前,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倾向于“唯低价是取”。是否进入基药目录成了药企的两难选择,不进入意味着失去基层市场,而进入又意味着在集中招标中被压价。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不少“低价药”实际上有价无市,生产厂家即使中标也因价格太低而不生产,医疗机构也因回扣太低而不愿使用。

于是,各地纷纷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进行增补。不少“独家”中药剂型也开始出现在2013年的新版目录中,各地的增补目录进一步增加了此类药品的数量。

与普药不同,“独家”品种在招标中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压价,可以维持高价,只需象征性地略微下调价格即可占领基层市场。地方药政部门握有决定药品能否进入增补目录的大权,催生了种种寻租。药政官员、医院院长、药品代理商和药企纷纷被卷入。

于是,在2014年3月,继负责广东省基药政策的广东省卫计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伍新民因涉嫌基本药物目录增补违纪被调查之后,该省第二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涂瑶生随即也被带走。而正是在前一年,广东在全国第一个开启增补“大跃进”模式,增补278个地方基药品种,其中独家品种就超过了100个。

广东的目录增补腐败案展示的正是生产厂家在这种行政限价制度下是如何“运作”进入增补目录的,这也触发卫计委此次下发文件严控增补基药目录。但是否由此斩断医药官商利益链条,仍有待观察。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