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快讯 > 健康科普 > 肠胃炎怎么办 孕妈妈得多注意了

肠胃炎怎么办 孕妈妈得多注意了

来源:养乐谷    阅读: 230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孕期的女性怎么护理身体这些大家都知道吗,我们得及时的护理身体了。虽然大家一定会想办法保护好自己的健康,但是总是会有一些大小疾病找上门来,肠胃炎就是很常见的一种,通常在生活中如果患有肠胃炎服用药物的效果最好最快,但是对于孕妈来说随意服药很可能祸及胎儿。

肠胃炎怎么办 孕妈妈得多注意了

1、禁食

可以先尝试禁食一、二餐,让胃肠休息并经由腹泻将先前吃进的不干净东西(可能是食物、药物、细菌或者病毒)尽快排出体外。一般情况呕吐会先缓解,也许还会觉得些许恶心、上腹部不适。

2、少量进食

之后可进食少量稀饭、白吐司等不油腻的食物或水果,避免血糖过低导致冒冷汗昏厥。

3、补充水分

若腹泻严重造成水分、电解质大量流失,因而感到头晕、虚弱时,补充运动饮料会改善身体的不适感,补充的量视腹泻情况自行斟酌。

4、勿随意打点滴、服药

如果发生严重急性肠胃炎时,可依照医师指示适度服用药物以减轻症状。如有发烧、水泻带血怀疑感染性肠炎时,请勿自行服用止泻剂以免病情加重。

除非是感染霍乱或发生休克,意识不清、严重呕吐无法进食等情况,否则不建议孕妇到医院打点滴。

5、勿服用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只用在少数严重感染性肠炎与旅行时发生腹泻情况下,因为急性肠胃炎即使是细菌性感染大多会痊愈,不必吃到此类药物。

肠胃炎怎么办 孕妈妈得多注意了 第2张

孕妇肠胃炎的症状

女性从怀孕开始,身体即有一连串变化,肠胃症状即是其一。除了一般的肠胃炎,孕妇的肠胃问题还包括孕吐、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及盲肠炎。

1、黄体素增加造成孕吐

黄体荷尔蒙浓度上升,会使肠胃道平滑肌活动力下降,造成肠胃障碍,妊娠呕吐于焉产生。

2、40%孕妇有便秘

根据研究怀孕妇女平均小肠食物传送时间会越来越延长。未怀孕妇女一般是75分钟,怀孕前三个月是99分钟,中期是125分钟,后期是137分钟,所以怀孕妇女的肠胃状况比平时差很多,若是纤维质摄取较少时,甚而有40%孕妇有便秘情况。

3、遗传性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病是两种与免疫、家族遗传较有关联的孕妇肠炎,除了有较漫长慢性腹泻、腹痛等肠炎症状外,常合并有关节炎、巨大直肠症等,更有少数合并发生癌症。他提醒,孕妇如果腹泻长久不愈,并有上述合并症状请与专科、妇产科医师联络会诊,以免耽误病情。

4、孕妇盲肠炎并发症多

恶心、呕吐、厌食等是孕妇常见的症状,孕妇盲肠炎症状也是如此。随着怀孕周数增加,子宫也跟着长大,盲肠也不在正常位置,而会向上、向外甚至是往腰背部移动,增加医师诊断时的困难度。

另外,考虑盲肠炎时得同时思考是否为子宫早产收缩、肾脏炎、肾结石痛、胎盘早期剥离是子宫肌瘤疼痛等。另外,孕妇盲肠炎的并发症也多,例如:流产、早产甚至是胎死腹中。手术切除盲肠是必须且及时的有效救治。

孕妇肠胃炎饮食原则

1、调节胃酸分泌。高酸性胃炎禁用酸度高的食品及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而低酸性胃炎患者可选食有刺激胃酸分泌作用的食物。

2、避免有强烈刺激性作用的食物,忌食生冷、硬及酸辣食物。

3、饭菜宜软烂,容易消化,含纤维多的食物不宜太多,可粗粮细做。

4、烹调方法宜选用蒸、煮、炖、烩等,忌煎炸等。

5、少量多餐,每日可安排4~5餐。

肠胃炎怎么办 孕妈妈得多注意了 第3张

饮食疗法

[方一]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二]

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印克。将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再将陈皮洗净,香附醋炒,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葱切成丝,再把鸡肉,药汁同放入铁锅闷煮。以先武火烧沸,酌加料酒、味精、酱油炒拌即成。吃时,以沸米酒50毫升,边饮酒,边吃鸡了。须开怀食饮。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胃疼。

[方三]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四]

丁香1.5克,肉桂1克,红糖适量。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人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

本方温胃散寒,适用于感寒腹痛。

[方五]

小茴香10克,胡椒12克。两者共为细面,酒糊为丸,每服3--6克,温酒送下。

本方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疼痛。

结语:看完本文的介绍,各位都心中有数了吧,女人孕期如果肠胃不舒服的话,一定要及时的护理身体了。孕期不止日常生活和三餐饮食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注意,在用药上面更是需要我们谨慎,如果孕妈生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进行服药。这才是最安全也会是最有效的。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