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快讯 > 健康科普 > 招隐山上思归隐

招隐山上思归隐

来源:养乐谷    阅读: 217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于镇江,不过是一名过客,脚步太匆匆,未能细细聆听历史留下的跫(qióng)音,却已于山水之间,悄然迷失了自己。第一次来到南山,第一眼看到“招隐”二字,和两旁的对联:“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高大的石坊衬着背后的树木与光影,一种空灵、幽静的感觉油然而生。这里,就是南朝戴颙(yóng)的归隐之地么?

招隐山上思归隐

可是这“招隐”二字,细想来,忍不住让人会心一笑。是说山水有灵,才招得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又遗世独立的人来此归隐吗?南山招来的何止戴颙一人?北宋大书画家米芾(fú)、米友仁父子居此四十年,创“米氏云山”,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鹤林寺留下“苏公竹院”,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留下“茂叔莲池”,而最让我流连忘返,并勾起满腹幽思的,是梁昭明太子萧统在此留下的痕迹……对昭明太子的格外喜爱,不仅因为他在我的家乡凤凰留下红豆相思的故事,更因为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纯孝仁厚、爱民如子。这样一位有德有才的太子,偏偏未及即位而卒,难怪“京师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恸哭。”当我登上招隐山读书台,想起他隐居于此,把宫女、御乐全部迁回建康,对臣属引用左思的《招隐》诗中那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心里既敬且慕。身为太子,却如此淡泊,千古以来,一人而已!而那流传千古的30卷《文选》便是他在于增阁编辑的。站在于增阁前,见青檐黛瓦铺满阳光,一丛翠竹点缀门前。

怅然良久,不知道千载以来,昭明的英魂是否还会回到这里,看沧桑变幻、世事轮回。拾级而上,有森森修竹、潺潺流水、几株古木、几棵草花、一堵爬满藤蔓的围墙、一角若隐若现的寺檐。山深、人静,鸟鸣啁啾。遥想,那些古代隐士、文人墨客,翩然而来,下一局棋、吟几首词、弹几支曲,那种情怀,超然于物外。这份宁静,已不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所能企及的了。滚滚红尘中,安得一处归隐地?南山,我不羡你的寿,只羡你有千古流传的灵气。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