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快讯 > 今日头条 > 诊室外患儿排长龙 儿科医生紧缺“病症”谁来解

诊室外患儿排长龙 儿科医生紧缺“病症”谁来解

来源:养乐谷    阅读: 217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个多星期前,杭州市儿童医院综合大楼启用;本周末,浙江省儿童医院滨江院区也将启用;再加上近年来部分综合医院儿科规模不断扩大,按理说带小朋友看病应该越来越方便。

诊室外患儿排长龙 儿科医生紧缺“病症”谁来解

但家长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感触——带孩子看病怎么变得越来越难?找专家看病,号源基本秒杀;即使看个普通门诊,等候两三个小时是经常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

还是业内人士道出了矛盾的关键所在,就是儿科医生的紧缺。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医学类都是最热门的抢手专业,为什么这么多的医学生们不愿意从事儿科工作?从近期和远期的角度考虑分别有哪些可能的应对策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了解。

现状

患者吐槽:看个急诊也得等三四个小时

每年入冬以后,儿科就毫无悬念地成为各大医院的“重灾区”。

浙医儿院日门诊量每天维持在7500人次左右,最多的时候突破8000大关。同时,杭州市儿童医院、市一医院、市红会医院儿科的日门诊量也是一个个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到儿科看病,排队等候早就习以为常,可究竟要等多久?记者也去亲身体验了一把。

将近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市红会医院儿科门诊,候诊区与诊室门外已被挤得满满当当。在导诊护士的指引下,记者在诊室门口的叫号报到系统中刷卡挂号,领到的编号是76号,而当时问诊的编号是32号,前面还有30多人等候。

当天开了三个普通门诊的诊室,即使每个病人看5分钟,三个诊室的医生平均分配,也得等50分钟;再加上做完检查的病人要复诊,等候的时间还得更长。果然,实际等候的时间比预计的多,差不多到11点,记者才被叫到号子。

经常带小朋友到市一医院就诊的贝贝妈告诉记者,等候两个小时已经算是顺利的了。上周她带儿子到医院挂号,才上午10点,当天的门诊号就已挂完。她无奈只能抱着发烧的儿子冲到急诊,结果在急诊候诊区等了足足三个多小时才轮到他们。

医生无奈:自己孩子病了只能晾一边

“怎么过了这么长时间都还没轮到我们?里面的医生到底在干嘛?”走到儿科的诊室外面,经常能听到性子急的家长等久了在发脾气。

诊室外面是患儿与家属的焦急等候,而诊室里面,医生们不停地叫号、问诊、记录、开方子……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早上不到8点就开始上班,中午接近1点才下班,在医院食堂匆忙吃个午饭,没过一会就得接着看下午的病人,一直到傍晚6点多接待完最后一个小病人,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平均五六天还得轮值一次夜班,一周能排到一天休息已经算是不错的情况。”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医生詹璐说,最近这段时间,儿科医生基本是这样的一个工作状态。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詹璐觉得工作忙点累点都还能够忍受,最内疚的就是亏欠孩子太多。

“我家孩子7岁多,小学二年级,每天的功课辅导我根本无暇顾及。前段时间孩子感冒发烧,一直烧到39℃,我因为要门诊走不开,只好等下班后带点药回家再给他看病。人都说家里有个儿科医生,小孩生病都不用担心,可事实呢?”说到这里,詹璐叹了口气。

分析

对比美国,全国儿科医生至少缺口15万

一边是患者排长龙等待候诊,另一边是儿科医生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医院管理者们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一矛盾?

“日门诊量一天创一个新高,我们心里也是万分着急,从原先的2号楼搬进新综合楼,能容纳病人的数量成倍增加。但手上的医生有限,医院的规模再怎么扩张,能服务患者的还是那个已经饱和的量。”杭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刘伟光说。

作为分管人事的管理者,他的苦闷,说起来都是泪。“2009年新医院开始筹建的时候,我们只有四五位内科医生,奋斗五年后终于开设了10个专业,不过有好几个专业医生都是市卫生计生委从兄弟医院抽调来帮忙的,像皮肤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等专业的医生,我们连续挂了三年的招聘信息,都没有人来应聘。”

浙江省儿童医院是省内最好的儿童医院,近年来接待量持续增长,为了顺利完成滨江新院区的开业,高瞻远瞩的管理层从4年前医院尚处于规划确定阶段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人才储备工作。“每年新招30多位医生,经过3年规范化培训,现在正好可以一批批投入临床工作。”省儿童医院院长杜立中说。

即使按照这样的招聘速度,临床中儿科医生的需求量仍是供不应求。在规定上班时间内没办法完成工作,儿科医生们只能脱班,要是连脱班都看不完的话,只能临时调那些休息的医生回来帮忙,所以不管是低年资的医生还是高年资的专家,现在都在超负荷工作,全院80%的员工近十年没有年休。

来自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的这组数据能帮你更清楚地看清儿科医生紧缺的现实。2013年,中国平均每千个儿童只有0.26位儿科医生来为他们治疗,而美国的这个比例已达到1.5。目前国内只有6万多名儿科医生,如果要赶上美国每千名患儿与医生比水平的一半,儿科医生的缺口就有15万。

儿科医生收入与尊严亟需提高

“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好像从20多年前开始,医学界就广为流传着这句调侃的话。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愿意当儿科医生?

“工作忙根本不能算是理由,主要是儿科医生太不好当,因为儿科实际上是‘哑科’,患儿不能准确描述病情,多半是要靠家长的描述来断症,病症确诊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上现在多是独生子女,稍有闪失家长就跟你急,工作时需承受的身心压力倍增。”自身从事多年儿科临床工作的刘伟光,实在太了解儿科医生们的不易了。

今年年初,有一位父亲领着儿子到市一医院输液,在输液的过程中小孩子的留置针意外脱出,这位父亲顺手拎起身边的饮料瓶就砸向了主管护士的脸部,导致其鼻部骨折。

除了来自工作上的各种压力之外,儿科医生的收入相比其他科室来说偏低,是医生们不愿从事儿科工作的重要原因

杜立中告诉记者:“在给成人看病的时候,对方都会竭力配合医生,但在给小朋友诊治的时候,完全就没有配合可言,对于那些哭闹反抗的孩子我们的医生还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哄孩子,单位时间能接待的病人数就要比其他科室的医生少很多。就拿核磁共振检查来说,给一个儿童做检查的时间,能完成4个成人的检查。”

在杜立中看来,提高儿科医生的劳务收入,提高儿科医生的职业尊严,是目前能快速缓解儿科医生紧缺的最有效手段。

另外,采访中也有的专家把儿科医生紧缺的原因指向医疗教育政策导向的问题。在1998年的时候,教育部为了拓宽专业面,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中,将儿科专业作为调整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因此儿科医生的来源相对减少。

“当下,已经有部分医学院校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招临床医学生的时候开设了儿科方向,像我们省内的温州医科大学就开设了儿科方向,不过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即使从现在开始所有的医学院校都开设儿科方向,那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5年本科,3年研究生,再经过2年的临床工作后,才能培养出一名不错的主治医生。”杜立中担忧地说。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