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快讯 > 医界要闻 > 王学浩: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外科主任、教授

王学浩: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外科主任、教授

来源:养乐谷    阅读: 234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核心提示:王学浩是江苏省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卫生界院士,曾冒坐牢风险开展活体肝移植,开创中国大陆活体肝移植的历史。

王学浩: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外科主任、教授

名家介绍

王学浩,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主任,江苏省肝移植中心主任,卫生部活体肝脏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微免分会移植免疫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等职。擅长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肝癌的外科手术和现代综合治疗等。

名家语录

只要看准方向,就要承担风险、勇于进取,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坚定不移地一步一步走下去。

2011年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当年院士增选结果,江苏省人民医院王学浩教授榜上有名。“他是我们江苏省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卫生界院士!”医院领导骄傲地表示。可问起荣誉加身的感受,王学浩只是平淡而幽默地说:“我很高兴、激动,其余的你们自己发挥。”

许多人认为,扛起中国活体肝移植头块牌子的王学浩教授应该“霸气”得让人敬而生畏。然而当你和他身处一处,感受到的却只有一位普通医者的朴素、平和及从容;而他跋涉前行、攀登险峰的精神和斗志,却又令人折服。

冒着坐牢风险,开展活体肝移植

出生在江苏盐城建湖县的王学浩,从小家境贫寒,但是学习却非常刻苦。上世纪60年代初,王学浩离开家乡去南京求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回忆起奋斗之路,王学浩永远忘不了那段最困难的岁月:“我们是冒着坐牢的可能,在做活体肝移植研究。”

肝移植,被公认为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国际上便开始兴起相关研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的一些医院也纷纷投入这一领域。1983年到1985年,王学浩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医院世界肝移植中心,师从世界“肝移植之父”斯达泽教授,研修肝移植及肝脏外科,回国后成立肝脏专业小组。

然而,全球性的供肝来源匮乏,极大限制了肝移植的进一步发展。1989年,巴西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活体肝移植手术——“活体换肝”,也就是从病人活着的亲属身上切下一部分肝脏,移植给患者。随后,日本也成功开展了活体肝移植技术。

活体换肝,虽然给晚期肝病患者带来了生命希望,但这一手术同时关系到两条人命,不仅技术要求相当高,而且风险很大,国内的很多同行把它视为“禁区”。可王学浩不这么认为,“活体肝移植供肝来源广、质量高、排斥发生率低,势必成为肝移植的发展方向。“外国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天生喜欢挑战的王学浩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上世纪90年代,王学浩率先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当时,国内还没有相关法规,一旦供肝者出现生命危险,医生要担责任。他对学生说,“如果哪天我为此坐牢,你们记得给我送饭就行。”1995年1月5日,一位勇敢的妻子为身患肝癌晚期的丈夫献肝,王学浩酝酿已久的活体肝移植手术付诸实际,开创了中国大陆活体肝移植的历史。

屡败屡战,创下活体肝移植的三个“最”

2005年,王学浩领导的“中国活体肝脏移植研究所”成立之时,上海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曾表示,王学浩带领的班子有三个“最”——国内活体肝移植做得最早、手术例数最多、手术质量最好。

可很少有人知道,三个“最”的背后,是“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曲折。他的学生张峰回忆,当年一台手术要十几个小时,用血一万多毫升,王学浩因此得了个外号叫“王一万”。记得时间最长的一台换肝手术,做了28个小时,用血两万多毫升。有时,术后病人生死不明,王学浩就带着团队整日整夜守在病人身边,最长的一次守了72个小时。

那时,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不理想,加上外界的各种议论,让王学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常彻夜难眠,反复琢磨手术的每个细节,甚至连家人都跟着他担惊受怕。

但王学浩深知,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如果自己退缩了,所有的努力将前功尽弃。他一遍遍地鼓励大家:“我们这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最初开展手术,尽管知道不可能,他还是拍着胸脯,毅然决然地保证供肝者会百分之百地安全,好让病人和家属放心。

就这样披荆斩棘,从1995年到现在,王学浩完成的肝移植手术已超过600例,从当年的“王一万”,到如今3—4个小时就能做完一台手术,1/4的病人不用输血,5年生存率达到75%,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已生存了10多年。他成了中国活体肝移植当之无愧的第一把好手,并创造了另外一连串纪录:成功为一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实施移植术,6天内成功为一名6岁患儿实施活体肝移植、肝动脉重建、减体积再次肝移植3次大手术,成功实施中国大陆首例急诊成人间右叶供肝活体肝移植……

当上院士不是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同行眼里,王学浩是医学界的骄傲、耀眼的“明星”;可在患者和老百姓眼里,王学浩是一位亲切的医生、慈祥的长者。他从未忘记过老家的乡亲们,老家无论谁生了重病,不管是不是肝病,只要到了省里,都会找王学浩帮着联系。后来,建湖乃至盐城,甚至周边地区的居民都知道省人民医院有个肯帮忙的建湖籍专家,看病都找他。

王学浩的热情和真诚,让很多患者把他当成亲人和好朋友。中国大陆第一个换肝后结婚生子的病人钱华就是这样。手术之后,他跟王学浩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谈恋爱、结婚都是和王学浩商量的,平时家里一些大事也请他参谋。喜得千金后,他还带着老婆孩子来到医院,当面表示感谢。

在王学浩眼里,活体肝移植是一项浩大的生命工程,也是自己一生的梦想。当上院士的他,更是感到强烈的使命感,“这对我和我的团队不是一个终结,而是新的开始,我现在的感受是,压力大、责任大、使命大。”今天,他又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带领团队建设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肝脏外科中心;在移植免疫治疗上力争有新的突破;进一步规范肝癌治疗,让肝癌患者受益。在王学浩心里,肝移植发展靠的是团队精神和拼搏奉献,不管有多大困难,他都会坚定不移地带领大家一步一步走下去。(本报特约记者成运芬陈步伟)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