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快讯 > 健康科普 > 引发胃部不适的坏毛病快改掉

引发胃部不适的坏毛病快改掉

来源:养乐谷    阅读: 256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都知道,如果人体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就会让你有胃部不适的状况发生。导致胃部不适的原因有哪些?专家发生,如果你有饮食坏毛病或者生活坏习惯,那就很容易出现胃部不适。下文就具体介绍了一些坏毛病。

1.加班熬夜族: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经常加班熬夜,很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部不适。加班族一定要保证睡眠,舒缓精神压力。可以在手边准备一些零食,如面包、饼干等,及时补充。

引发胃部不适的坏毛病快改掉

2.不吃早餐族:对于从来不吃早餐或不习惯吃早餐的人,胃分泌的胃酸没有食物可消化,会损伤食管、胃肠黏膜,长此以往不仅容易导致溃疡,还可能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沉积,诱发胆结石。早餐不但要吃,还尽量要吃易消化、防刺激、多营养的食物。

3.餐后运动族:为了加强锻炼,有的人吃完饭就赶着去健身、跑步等,如此“虐待”胃,可能导致内脏供血不足,影响消化功能。建议饭后最好休息半小时以上再活动。

4.吃饱就睡族:不少人晚上加班或上夜班后,习惯在路上吃宵夜、喝啤酒,吃完回到家倒头就睡。然而,食物从胃彻底排空到进入小肠大约需要4小时,睡前饱餐,胃内食物没来得及消化,很容易出现消化功能异常。

5.天天吃撑族:饮食没节制,天天吃得“肚儿圆”,不仅会加重胃的负担,还会增加胰、胆等消化器官的压力,打乱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引发一系列问题。此外,饮食过量还可能导致超重,引发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因此,“吃啥啥香”的人要有意识地控制食量,增加运动量。

6.小病隐忍族:许多人对胃部隐痛、腹胀等症状很不重视,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实在不行吃片止痛药救急,更不愿去医院。事实上,任何不适都可能是身体在报警,一定要及时就诊,避免把小病耽误成大病。

7.无辣不欢族:有的人即使胃部不适也离不了辣,结果导致胃遭罪。其实,适量吃辣椒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但如果本身有胃肠疾病又食辣过多,则会刺激胃肠黏膜,加重其充血、水肿,建议这部分人先让胃充分康复,再享受美食。

健脾益胃的中医养生方

为了养护健康的消化系统,我们需要做好健脾益胃的养生工作。中医里关于健脾益胃的养生秘方有不少,只要你坚持使用这些正确的养生措施,就能让你的脾胃得到更好养护。下文就具体介绍了一些健脾益胃养生方。

引发胃部不适的坏毛病快改掉 第2张

保护脾胃的重要措施有

一: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个人的体质要求,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和东西南北中气候与水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

二:在食补或食疗时要注意食物的辛、酸、甘、苦、咸五味所禁或忌口,因五味之性各有所偏,对不同人的体质或疾病,必须避免不同的味气所伤,以免助邪而攻正。

三:要饮食有节,做到一日三餐巧安排,俗语说“早饭饱、午饭好、晚饭少”,“晚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因为人的基础代谢白天比晚上旺盛,对食物的需要量和消化功能也比较强,晚上活动少,能量消耗低。同时,饮食宜清淡,尤其中老年人不宜多吃肥腻、油煎、过咸的食物,一定要限制动物脂肪,可多吃一些豆类食品和新鲜水果、蔬菜。

四: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仅要注意饮食的卫生,不进不洁食物,而且饮食宜温、熟、软,勿食或少食生冷,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宜,尤应忌食黏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吃饭时要有好心情,吃饭要专心致志,细嚼慢咽,饭后不宜马上洗澡或做剧烈运动。

饮食调理养生方法,古人积累了很多经验,现选择其简单易行者介绍之。

叩齿

牙齿功能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要健脾胃必须保护好牙齿。古代养生学家介绍“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具体做法是:摒除杂念,全身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律地互相轻轻叩击。

咽唾

唾液,古称“金津玉液”,民间流传着“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益我度百年”的谚语。认为口中津液充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此法是晨起漱口之后,宁神闭口,先叩齿36次,然后咬紧牙齿,用舌在口腔中四下搅动,不拘次数,以津液满口为度,再分次缓缓咽下。

饭后摩腹散步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平日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此法若能长期坚持,对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疾病大有益处。

引发胃部不适的坏毛病快改掉 第3张

以上这些简单实用的养生方,对健脾益胃会有大帮助。如果你也想健脾益胃,就赶紧来试试这些养生秘方吧。专家提示,脾胃都是重要的身体器官,它们的健康是你养生的重点,因此,我们要重视健脾益胃。

上面文章介绍的生活坏毛病,就会让你出现胃部不适的问题。因此,要想养护好肠胃,我们需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注意饮食的健康搭配。肠胃的健康,对我们养生保健是有重要意义的,这点需要你多加了解和注意。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