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快讯 > 健康科普 > 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容易导致生脚癣

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容易导致生脚癣

来源:养乐谷    阅读: 246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每天都要穿鞋子,不管是外出还是在家,鞋子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物件,有了它的存在,我们的脚才不会沾上脏物,可是鞋子,也是不同的材质做成的,有些鞋子是属于不透气型的,穿的时间长了,脚底有汗不说,还容易滋生细菌,导致脚部有脚气,形成脚癣,一旦有脚癣,可是非常难受的,一到天热的季节,脚部会自觉发痒,抓了更容易传染,不抓可是钻心的痒,那脚癣该怎样治疗。

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容易导致生脚癣

1、脚廯的症状

汗疱型初发为多数散在厚型小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鳞屑,亦可形成多环状鳞屑,可逐渐扩延成片,皮肤逐渐增厚,自觉瘙痒。

趾间型好发于第3、4或4、5趾间,表现为少量鳞屑,自觉奇痒。病人常不自觉的搔抓,有时鳞屑不显着,仅感瘙痒,称为无症状型,但常为带菌者。因搔抓易引起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形成糜烂,湿润有渗液。

鳞屑角化型表现为足跖、足跟及足侧缘有局限性不整形嗜红色鳞屑性斑片,表面角化明显,粗糙干燥,境界清晰或不清晰。冬季症状较重,易致皲裂。夏季常可出现少数丘疹或小疱。病程慢性,时久皮肤可增厚,趾甲易被累,此型多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病情顽固,难以治愈。

湿润糜烂型此型多继发于趾间型或汗疱型,多由过度搔抓,常继发细菌感染,局部炎性明显,浸渍糜烂,有明显渗出,自觉痒痛,夏季多见。

2、脚廯怎么治

急性期足癣:渗液显着者先用3%硼酸液湿敷,待渗液停止后,局部涂复方雷锁辛溶液、待炎症减轻后,改用复方水杨酸软膏涂局部,或复方土槿皮酊。

角化过度型足癣:选用复方水杨酸软膏涂局部,或中药浸泡、亦可选用抑菌作用较好的黄连,射干,丁香,土槿皮,半枝莲,金钱草,伸筋草,龙胆等8种中药等分研末混合,50g为1剂,加豆油100ml,煎后去渣油剂外用1%Terbinafine霜外用。

鳞屑型及水疱型:局部外用复方水杨酸酊,复方土槿皮酊,1%益康唑霜,复方酮康唑霜或1%吡硫霉净酊(或霜)。

1%比佛拉唑凝胶,治疗足癣329例,经3周治疗,276例临床痊愈,真菌检查阴性。

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容易导致生脚癣 第2张

3、脚廯的传染性

足癣是引角质层厚,皮脂缺乏,汗腺丰富,出汗较多,足部潮湿,利于霉菌生长繁殖而起,使用公共浴池,公用拖鞋,脚盆,毛巾时也易相互感染。

脚廯的危害

1、患有足癣的患者足部就会多汗,这些患者在穿上不透气的鞋子的时候,就会将自己脚部的角质层泡软,这样寄生在局部的细菌和真菌能分解皮肤代谢物,产生难闻的恶臭,让患者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出现尴尬情况。

2、足癣疾病还会因为疾病的原因而导致患者的指甲受到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甲沟炎或者是其他的体股癣等疾病的发作。

3、足癣疾病因为真菌感染,所以很容易会导致一些妇科疾病以及男科疾病的出现,导致患者患上阴道炎或者是龟头炎等疾病,让患者的阴部出现瘙痒以及白带增多的情况,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夫妻生活

4、足癣疾病在患病的时期,患者的角质层会受到疾病的影响,从而导致手足皲裂,甚至出现湿疹的情况,让患者感觉疼痛,严重的患者走路都会有明显疼痛的情况。

5、足癣疾病因为是真菌感染的疾病,所以很容易就会有传染的情况出现,当足落地时,带有真菌的皮屑就撒落在家里的地板上,拖鞋里,从而导致疾病的传染给家人的情况。

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容易导致生脚癣 第3张

脚廯如何预防

1、夏季天气炎热,对于工作的人来说,非工作时间应该尽量多穿透气的布鞋、拖鞋、露趾凉鞋和棉质袜子。可以平时多准备几双鞋换着穿,等穿过的鞋彻底晾干了以后再穿。鞋袜、脚布要定期灭菌,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2、平时爱运动的人,运动时多穿舒适、透气、面料轻薄的鞋子,每次运动后将鞋放在室外暴晒,常清洗并更换鞋垫,运动后要及时洗澡、洗脚,穿鞋袜前一定要把各趾缝间擦干,保持局部环境的干爽、清洁。

3、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穿别人的鞋和袜子,洗脚盆要一人专用。足癣患者的袜子洗涤时应尽量与其他衣物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容易出脚汗的人不宜穿不透气的尼龙袜和胶鞋。并且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天天洗脚,勤换袜子,保持鞋袜的干燥。

4、避免到不清洁的浴池、游泳池洗浴和游泳,不在公共游泳池、浴室、健身房等地方赤足行走。这些都易导致足癣的传染。

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容易导致生脚癣 第4张

总结:平时最好穿些舒服、透气、面料轻薄的鞋子,多备几双鞋子,不要总是穿一双鞋子,还要经常清洗鞋子、鞋垫,穿后放太阳下暴晒,平时洗脚也不要与其他人共用一个脚盆与洗脚布,擦脚布也要经常放到太阳下晒,去公共浴室最好自己带双拖鞋,那里面的公共拖鞋细菌最多,足癣疾病因为是真菌感染的疾病,所以很容易就会有传染的情况,有了脚癣最好不要用手扣、抓,长时间也会传染到手部。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