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攻略 > 疾病预防 >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来源:养乐谷    阅读: 2.0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目前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很多人问手足口病可以不用药治疗,但出现的那些发烧、口痛、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治疗,那么具体艾灸哪里能治疗手足口病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学如何给手足口病的小儿艾灸吧。

手足口病可以艾灸吗

如手足口病患者身上疱疹没有破溃的话可以艾灸。

手足口病在中医上认为是邪毒侵脾,内热炽盛,肠道失润,腑气不通,则壮热面赤,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发热,爆发皮疹,而艾灸能活络经脉,帮助血气运行,达到清热解毒、除湿驱邪的目的,只要患者身上的疱疹没有被抓破的话,是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治疗病症的。

手足口病小孩多大可以艾灸

一般可在出生后3至6个月开始施灸。

但也要根据儿童具体体质决定,而有的宝宝是出生就可以艾灸的。体质较差的,可早灸,多灸,体质强健、营养又好的,可晚灸、少灸。

备注

一般情况下,宝宝是否可以艾灸要看具体情况,最好咨询相关医师,不要自己随便进行艾灸,以免对宝宝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危害宝宝健康,建议在专业的艾灸医师下进行操作。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主穴为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肺俞、委中。

病症加减

1、如发热、咳嗽,配大椎、少商。

2、食欲不振,呕吐或腹泻,配中脘,天枢。

艾灸方法

用艾条温和灸法,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的部位或,距2—3厘米进行施灸,使患者感觉有温热而无灼痛,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各穴位灸5—10分钟,每天1—2次。10天为一疗程。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第2张

手足口病艾灸图解

曲池穴

主治疾病

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湿疹、瘰疬等病症。

取穴方法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穴位图片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第3张

合谷穴

主治疾病

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耳聋、失音、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痄腮;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癫痫;痛经、闭经、滞产;瘾疹、皮肤瘙痒、疔疮、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半身不遂。

功效

合谷穴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取穴方法

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穴位图片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第4张

足三里

主治疾病

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取穴方法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穴位图片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第5张

三阴交

主治疾病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取穴方法

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穴位图片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第6张

脾俞穴

主治疾病

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除可用于治疗背痛等局部病证外,还善于治疗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痢疾、呕吐、纳呆、水肿等。

取穴方法

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取穴标志: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中点——第7胸椎,再向下数至第11胸椎,根据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之间为3寸,两线的中点即脊柱旁开1.5寸处为脾俞穴所在。

穴位图片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第7张

肺俞穴

主治疾病

肺俞穴是治疗肺脏疾病的要穴,除可用于治疗颈肩疼痛等局部病证外,还善于治疗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气喘等。

取穴方法

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上方取穴标志:颈部前屈时项部最高骨性突起——第七颈椎,再向下数至第三胸椎棘突下方,根据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之间为3寸,两线的中点即脊柱旁开1.5寸处为肺俞穴所在。

穴位图片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第8张

委中穴

主治疾病

主治腰及下肢病证;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功效

分清降浊。委中穴有清热凉血、舒筋通络、祛除风湿、舒筋活络、泄热清暑、凉血解毒的作用。

取穴方法

患者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穴位图片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第9张

大椎穴

主治疾病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等。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穴位图片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第10张

少商穴

主治疾病

少商穴主治感冒,发热,肺炎,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肺炎,咯血,咽喉肿痛,颌肿喉痹,扁桃体炎,腮腺炎,声哑,失音,中风昏迷,牙关紧闭,中暑呕吐,小儿惊风,癫狂,手挛指痛,指肿麻木,中暑,热病,鼻衄,休克,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食道狭窄,黄疸,齿龈出血,舌下肿瘤,口颊炎,脑溢血,盗汗等。

取穴方法

少商穴位于人体的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可采取伏掌,在拇指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处,相当于沿爪角桡侧画一直线与爪角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穴位图片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第11张

中脘穴

主治疾病

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穴位图片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第12张

天枢穴

主治疾病

天枢穴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绕脐切痛,赤白痢疾,细菌性痢疾,呕吐,纳呆,癓瘕积聚,疟疾振寒,热甚狂言,肠道蛔虫症,肠梗阻,阑尾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过时不止,淋浊,脐疝,黄疸,腰痛,胆囊炎,肝炎,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经闭,赤白带下,崩漏,带下,产后腹痛,肾炎等。

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仰卧位,在脐中(任脉之神阙穴)旁开2寸处取穴。

穴位图片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第13张

手足口病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不要马上洗澡

一般灸后一小时内不建议洗澡,具体也要看室内温度和水温,如果是冬季而且室内温度很低,最好间隔两小时以上再洗澡,最好不洗澡。

2、艾灸前喝杯温水

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最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为宜。另外艾灸时也不要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3、不宜艾灸的部位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4、以下情况不要艾灸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6、注意防火

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引发着火。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7、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8、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9、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0、注意施灸的顺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建议初次艾灸的经验不足的人宜先标记好艾灸的部位再进行艾灸或让专业的艾灸师操作。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简单有效方法图解! 第14张

运动养生
养生日历
穴位养生
母婴保健
疾病预防
减肥瘦身
养生小妙招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