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快讯 > 健康科普 > 乙状结肠炎症状是什么?

乙状结肠炎症状是什么?

来源:养乐谷    阅读: 264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多是吃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等的食物,导致结肠不堪重负最终得上了乙状结肠炎。那么乙状结肠炎的症状有哪些,病因又是什么呢?跟着小编一起来从下面的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1、乙状结肠炎症状有哪些?

1.1、腹泻:腹泻是结肠炎早期的主要症状。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诱发。

乙状结肠炎症状是什么?

1.2、腹痛: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阵痛,可涉及全腹。有一便后缓解的规律。

1.3、便秘: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者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1.4、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严重者有可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营养障碍和精神衰弱等表现。

1.5、便血: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轻者血液附于表面,重者鲜血下流,以至休克。

1.6、其他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等,严重者有可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营养障碍等表现。

2、乙状结肠炎的病因是什么?

2.1、自身免疫反应: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者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另外,某些患者感染肠道菌后,可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免疫反应,损伤结肠粘膜,并且患者的淋巴细胞对胎儿结肠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提示怀疑结肠炎的发生还可能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

2.2、感染: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2.3、遗传:本病的血缘家庭发病率较高,据欧美文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直系血缘亲属中,约15-30%的人发病。此外,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单合子比双合子更容易发病,也就是说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系。

3、乙状结肠炎的鉴别诊断

乙状结肠炎症状是什么? 第2张

3.1、慢性细菌性痢疾:表现为慢性腹泻或粘液脓血便,但常有急性菌痢史。从粪便、盲肠拭子或结肠镜检查时所取得的渗出物进行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

3.2、慢性阿米巴肠病:往往有到疫地史,病变以右侧结肠为主,结肠镜下可见粘膜溃疡,溃疡边缘为潜行性,介于溃疡之间的结肠粘膜正常,粪便中可找到溶组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效。

3.3、血吸虫病:也可有慢性腹泻腹痛,但有到流行区与疫水接触史,粪便可检出血吸虫卵或孵化毛蚴阳性。结肠镜下,可见到粘膜下黄色颗粒等典型表现,盲肠或乙状结肠粘膜活组织检杏可找到虫卵。此外病人往往有肝脾肿大,病情重者可出现腹水,有效的抗血吸虫治疗后症状好转。

4、慢性乙状结肠炎的饮食要求

4.1、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瓜果,建议每天3果3蔬。

4.2、优质的蛋白质:大豆、鸡蛋白、深海鱼、牛羊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以早晨和中午摄入最佳。

4.3、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钙离子、钾离子,这在水果、海产品、菌菇类食物中较多。

4.4、补充肠道益生菌:平时服用优酪乳、养乐多、酸奶等饮料,能调节肠道菌群,防治腹泻,对于肠功能的恢复很有好处。

乙状结肠炎症状是什么? 第3张

4.5、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浓茶、咖啡、辣椒、烟酒等都是需要避免的。不过,葱、姜、蒜可以多吃,特别是蒜头,对肠道功能的恢复非常好!

5、结肠炎的危害

5.1、肠息肉、结肠癌:结肠炎超过五年,肠道溃疡面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容易异常增生,引发肠息肉,一厘米以上肠息肉癌变率极高;另外,约5%肠炎病例可发生癌变,多见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

5.2.便血:便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这里所说的大量便血是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及血色素降低,需要输血治疗。另外,长期慢性出血亦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5.3、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见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5.4、中毒性肠扩张:这是本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病人,死亡率可高达44%,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中毒症状明显,伴有腹泻、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数增多,易并发肠穿孔。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乙状结肠炎的一些有关知识的分享。它的常见病症有很多,通常是便秘,便血,腹泻,腹痛等。它可能是遗传或者感染造成的。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