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快讯 > 医界要闻 > 专家介绍:如何应对儿童多动症

专家介绍:如何应对儿童多动症

来源:养乐谷    阅读: 228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日友好许鹏飞,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医生,副主任医师,中西医双学士。

专家介绍:如何应对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注意缺陷障碍。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国外发病率高于国内,国外发病率大约15%,国内不到10%,男孩多于女孩。

临床表现

1)注意障碍: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有些患儿表现为凝视一处,走神,发呆。这种表现和儿童所处场合不同,从事的活动不同有关。多动儿童在做作业,从事重复性或者不感兴趣的事情时其注意力的维持最困难。有兴趣或者不熟悉的环境中多动症的症状可减轻。

2)活动过度:活动过度为另一常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地不安静,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常在凳子上扭动,或站起。话多,喧闹,插嘴,惹事生非,以引起别人注意。喜观玩有刺激的游戏或者喜欢看有动感或者跳跃的画面。

3)冲动性: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

4)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

5)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有半数左右患儿可见有神经系统软体征,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等。

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认为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度脑损害是重要因素,主要与脑外伤、中毒等有关。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和遗传以及食物迟发过敏关系密切,多数患儿自婴幼儿时期即易兴奋、多哭闹、睡眠差、喂食较困难、大便不成形,容易腹泻和便秘,容易有湿疹以及其他皮肤过敏现象。

诊断:根据病史基本就可以诊断,到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病理变化作为诊断依据,所以目前仍主要是以患儿的家长和老师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特征,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为主要依据: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症状中的八条:(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动。(年长儿或少年仅限於主观感到坐位不安)。(2)要其静坐时难以安静坐。(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5)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6)难于按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如不做完家务事。(7)在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9)难以安静地玩。(10)经常话多。(11)常打断或干扰扰乱别人的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12)别人和他/她说话时常常听非听。(13)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和作业本)。(14)常常参与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

药物治疗

国外治疗此病的药物可分为中枢神经兴奋剂、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及抗癫痫剂等,但一般以中枢神经兴奋剂哌醋甲酯或右旋苯丙胺为常用药品。中医中药在治疗多动症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食物迟发过敏引起的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使用调脾胃和补益肝肾的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对于西药,在副作用方面也要少很多。常用的西药有以下几种:

1)哌醋甲酯:即利地林,目前是常用药物。其每次剂量为5~10mg,每日2次,于早、午服用。傍晚不用,避免引起失眠。

2)右旋苯丙胺:也是常用药物,剂量为每次2.5~5mg,每日2次,早、午服用。多数患儿每日用量在10mg以内。应注意观察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副作用为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

3)咖啡因:对儿童的多动症也有效,每次服用100~150mg,每日2次,但疗效不如哌醋与右旋苯丙胺

饮食疗法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动症和食物迟发过敏反应有关系,还是建议给孩子做一个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如果某种食物中度、重度过敏就要忌食,同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护理

多动症主要表现为认知、情绪、自制力、意志等方面异常,会给周围人带来一定影响,所以要正确对待多动症患儿:

1)家庭和学校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场所,对多动症儿童起着重要治疗作用。家庭成员及老师、同学都应该给予多动症儿童理解、同情、温暖、爱护和关心。给他们以帮助,使患儿有信心克服困难,坚持治疗,战胜心理障碍。

2)对一些轻症,症状不严重,在学习及行为上没有产生明显障碍的患儿,可以用教育、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方面进行纠正。如果已明显产生学习及行为、障碍者应配合药物治疗。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