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快讯 > 曝光台 >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退休工资不会降低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退休工资不会降低

来源:养乐谷    阅读: 2.1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统筹,不会“稀释”现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池,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水平也不会降低。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退休工资不会降低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 退休工资不会降低

1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个人需按月工资的8%缴纳养老费。这意味着,实行了近20年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双轨制行将结束。在双轨制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个人不需要缴纳养老费,且退休后工资约为在职工资的90%,而企业职工在职时需要个人缴费,但养老金只有在职工资的约四成。受此影响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总计有3700万人。

老有所养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然而,在中国,面对人口和家庭结构发生巨变——老龄化进程加速、大家庭解体、“空巢”老人增多——和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国情,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养老难题,如何破解,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执政智慧。

在退休制度领域,中国施行的是“双轨制”,即:机关事业单位(即政府部门和非盈利性的公共部门)有一套制度,企业有另一套制度,两者有差异,前者无需缴费,由国家财政全额拨付;后者由企业和雇员共同缴费;前者按照工龄和退休前的工资发放养老金,后者按照缴费情况和退休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计发,结果是前者的退休待遇大大好于后者,是后者的3-5倍。

双轨制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中国的养老制度建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建立了一个覆盖全体城镇职工(即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员工)的退休制度,在当时施行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企业都是国企,所以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都是“公家”,退休金都出自国家财政。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纷纷私有化,企业的退休制度也相应地进行改革,变为了现在的由企业和雇员自己缴费的社会统筹模式。机关事业单位则维持不变,就此形成了养老的“双轨制”。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2015年最新消息:

据统计,2013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断缴费人数达3064万人,比上年增长12.7%,中断缴费人数的增速高于参保人数增速7.1个百分点。估计未来几年社会保险的脱保、断保现象还会持续。

养老、医疗的支出压力将越来越大。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快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形成较大压力。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连续十年提高,2014年人均月养老金水平达到2000多元。由于尚未建立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待遇调整主要依靠行政决定,没有遵循养老保险制度的精算平衡,这给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带来很大压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省份数量增多。如果不考虑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13年全国有19个省级统筹单位当期养老金出现收不抵支。

双轨制不仅在国家公职人员和普通工薪者之间造成了巨大的收入分配不公,长期受到广泛批评。“双轨制”的存在确实使事关养老的任何改革看起来都缺乏诚意。但“并轨”又引起相关既得利益群体的强烈反对,这也是并轨讲了很多年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主要原因

在这一点上,法国的养老制度比中国还复杂:公务员、公有部门雇员、自雇者、农业者、私有部门雇员等,分别有自己的制度,各制度之间在缴费标准和福利待遇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特别是公有部门和私有部门之间,差别巨大,前者缴费时间短,养老金水平高,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法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进行并轨改革,希望把公有部门和私有部门的缴费年限拉齐,但每一次都遇到来自既得利益群体的激烈反对,甚至导致政府下台,最终用了将近15年的时间才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中国面对的是同样的情况。中国政府打算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养老金并轨改革。尽管在改革的细节等问题上仍有疑问,但却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